当前位置:人才队伍>>人才培养

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

作者: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  来源: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  发布时间:2024-02-08

实验室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,评估期内成功从东南大学引进学(医)院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人才1名(蒋兴禄);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四川大学引进学(医)院高层次人才第四层次人才2名(王露霏、唐嘉婧),从四川大学引进学(医)院高层次人才第五层次人才1名(罗悠然),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拔尖博士 1 名(谢炎伶)。实验室为引进人才提供专门的办公、实验场地,为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保驾护航,目前引进人才已逐步融入实验室研究方向,独立承担科研任务,发挥青年科研骨干的创造力并已初见成效。评估期内,引进人才蒋兴禄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地区) 1 项、省级基金1项,申请专利2项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5篇(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4篇,二区2篇);引进人才王露霏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地区) 1 项、省厅级基金2项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3篇;引进人才谢炎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青年) 1 项。

注重实验室内部人才队伍建设,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,院内选拔青年博士进行重点培养。评估期内,选拔和培养青年博士8人(廖海清、何璇、刘贞敏、蒋兰岚、雍翔智、张思琴、周俊、江巧芝),提供专门办公和实验场所,以及10~20万人才项目科研经费。目前,廖海清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青年) 1 项;蒋兰岚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地区) 1 项,周俊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篇(中科院分区一区)。同时,加强人才对外学习和交流支持力度,鼓励学术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

机构进修学习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才。实验室举办并派遣学术骨干参加IADR、FDCU、中国-东盟口腔医学合作与交流论坛等学术会议;与美国哈佛大学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、四川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武汉大学、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研究关系;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实验室讲学21次。经过三年周期的培养,新增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选 2人(王家烯、方善宝),培养博士86名(比上周期增加15名);现有博士生导师10 人(比上周期新增4人),硕士生导师25人(比上周期新增2人),形成了“循序渐进、螺旋上升”的人才培养格局。

实验室鼓励研究生申报研究生创新课题,为研究生创新课题匹配项目导师, 并对立项项目给予1:1配套经费支持,并为每位在职博士研究生提供 5 万元经费用于开展科学研究。实验室现有在读研究生 223 人,其中博士66 人,硕士 157 人;评估期内,培养研究生毕业128 人,其中博士毕业 20 人、硕士毕业108 人,获区级优秀硕士毕业生 1 人,校级优秀博士毕业生 1 人、优秀硕士毕业生 8 人。鼓励本科生与科研团队互选,形成良好的团队组建机制,通过系统的科研锻炼形成“学以致用、用以促学、学用相长”的良性循环,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。本科生已在实验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9 项,其中国家级 3 项,自治区级 8 项,校级 38 项。


[关闭] [打印]
相关附件:
上一篇: 下一篇: